地化所牵头的两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贵阳成功召开
3月21日,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承担的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场地地下水典型重金属光/电协同原位一体化便携式检测装备研制及应用示范”(下称项目一) 与“场地土壤阳离子态重金属活性钝化新型功能材料研发”(下称项目二) 项目联合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贵阳召开,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同步举行。
项目启动会仪式
科学技术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特邀项目跟踪专家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仇荣亮、南京大学教授吴吉春、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研究员刘晓端、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马义兵、中节能大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文辉、项目承担单位特邀专家贵州大学副校长吴攀、广州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肖唐付、成都理工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蒲生彦等专家出席会议。
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生态环境处王磊处长介绍了“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专项的设立初衷和实施情况,要求各课题组与项目牵头单位加强交流,通力合作,按时完成各项任务,项目单位也要监护起管理和督促的职责,为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支持和保障。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冯新斌发言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冯新斌所长代表项目承担单位致欢迎词并作了表态,他说,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将严格遵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落实好牵头单位的法人责任制,积极发挥组织、协调、服务和监督作用,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并高质量完成研发任务。
中科院地化所党委委员、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项目一首席科学家张华介绍,项目一重点针对目前国内外市场尚缺乏便携式高精度原位检测地下水重金属技术装备的国家紧迫需求,研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便携的污染场地地下水典型重金属原位一体化检测装备。项目二针对场地典型阳离子重金属污染场地土壤钝化速率慢、长效安全性低、钝化材料成本高等难题,研发高效、廉价、长效的阳离子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的钝化功能材料。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处处长黄明杰说,两个国家级重大项目的获批和启动,是贵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力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具体成效的展现,标志着贵州在污染防治攻坚战等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布局中占领了一席之地。
贵州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秦水介表示,通过两项目的实施,贵州有望为全国地下水重金属原位检测和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相关领域的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提供关键科学支撑和技术支持。
贵州省科学技术厅秦水介副厅长作重要讲话
两个项目的实施方案论证会分别由南京大学教授吴吉春和中节能大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文辉主持。两项目负责人张华研究员、刘承帅研究员和各课题负责人围绕目标设置、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技术路线、实施方案、考核指标、进度计划、预期成果等内容分别进行了详细汇报。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和各课题实施方案汇报,经质询和讨论,认为项目实施方案中课题分解合理,技术路线可行,课题任务之间联系紧密,项目组织管理机制完善,进度计划安排合理,能够有效支撑项目目标实现,一致同意通过本项目实施方案论证。同时,也对项目和课题实施方案提出了建设性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重要指导。
3月22日,两个项目分别召开了内部专题研讨会,进一步细化实施方案,落实专家意见,安排详细工作计划;同时就项目过程管理、经费管理等事项进行了深入讨论。会议由分别由两位项目首席主持,首先,项目首席分别对专家意见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总结,对项目及各课题的年度工作计划提出了要求。各课题骨干代表、参加单位代表分别做了会议报告,项目组成员积极讨论、深入交流,进一步明确了后期工作方向。为规范项目经费使用,项目组特别邀请所财务处路遥峰处长就经费政策、预算管理、经费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和解读。
参会人员合影
背景介绍
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简介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由原来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基金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整合而成,是针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针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突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的技术瓶颈。
二、《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专项(简称“土专项”)简介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按照《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 2014〕64号)要求,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及地方,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 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本专项结合《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目标和任务,紧紧围绕国家场地土壤污染防治的重大科技需求,重点支持场地土壤污染形成机制、监测预警、风险管控、治理修复、安全利用等技术、材料和装备创新研发与典型示范,形成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系统解决技术方案与产业化模式,在典型区域开展规模化示范应用,实现环境、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
三、“场地地下水典型重金属光/电协同原位一体化便携式检测装备研制及应用示范”项目简介
项目总经费498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经费2284万元),项目负责人为张华研究员,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牵头承担,联合湖南大学、兰州大学、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和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报,于2020年11月正式立项。该项目重点针对目前国内外市场尚缺乏便携式高精度原位检测地下水重金属技术装备的国家紧迫需求,研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便携的污染场地地下水典型重金属原位一体化检测装备。研发成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显著可预测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场地土壤阳离子态重金属活性钝化新型功能材料研发”项目简介
项目总经费140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经费909万元),项目负责人刘承帅研究员,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牵头,联合华南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和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报,于2020年11月正式立项。该项目针对场地典型阳离子重金属污染场地土壤钝化速率慢、长效安全性低、钝化材料成本高等难题,研发高效、廉价、长效的阳离子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的钝化功能材料。研发成果能够为阳离子重金属污染场地治理领域提供关键科学支撑和技术支持。
(环境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