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小种群野生植物银缕梅在昆明植物园首次开花

昆明植物研究所 文/唐凌云;图/王博强,孙卫邦 2024-02-29

  近日,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波斯铁木属(Parrotia)落叶小乔木银缕梅(P. subaequalis)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首次开花,这标志着这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在昆明植物园迁地保护取得了初步成功。

 
   银缕梅的别名为单氏木,以此纪念发现人之一的我国植物学家单人骅先生。该植物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中的受威胁等级为易危VU(C1),在2021年被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曾被列入《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工程规划(2011-2015)》的120个目标物种之一。
 
   20179月,昆明植物园自银缕梅的原分布地江苏宜兴引种了100株人工繁育的银缕梅小苗,保育于苗圃。于201811月,参加中国植物园联盟园林园艺与景观建设培训班的学员在昆明植物园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专类园定植了23株银缕梅,构建了银缕梅迁地保护种群,以供科学研究、迁地保护观察和科普教育。定植初期的苗木平均地径2-3厘米,平均株高90厘米。自定植以来适应性良好,生长健康,目前平均地径3.9厘米,平均株高3米。银缕梅花药黄色带红,花朵前期朝上,盛花时下垂,无花瓣,远看金光灿灿,近看银丝缕缕,观赏价值极高。
 
  金缕梅科是距今6700万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化石中发现的、最古老的被子植物之一,其与裸子植物银杏、水杉一样是仅存于我国被再发现的活化石类群,为恐龙赏过的植物。
 
   这种只结果不开花”的活化石为我国的特有物种,主要分布于江苏南部宜兴、安徽及浙江。在安徽主要分布于大别山区等地海报400-700米间,少数分布达1000米。位于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荆州的朱显村村口,发现由9株百年以上银缕梅大树和25株小树组成的银缕梅古树群,其中最大的一株胸径达91.5厘米的,树高14米,冠幅8米,树龄800年,是国内迄今所发现最大最珍贵的银缕梅群落。之所以说它只结果不开花”大概也是因为导致它濒危的原因之一:数年开花一次。开花次数少,能顺利完成授粉结实的机会就少,导致其产生有性后代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种群数量的扩增被严重制约。致危原因之二是银缕梅雌雄花异熟,传粉受精受阻。银缕梅从花芽分化到花苞展开,约需1年的时间,从花苞展开到雌雄蕊外露20天后,雌蕊才趋于成熟,雄蕊还要迟熟5-9天。相关研究还表明导致银缕梅濒危的原因还有病虫害较多,如叶斑病、瘿瘤病等,但在昆明植物园迁地保护的银缕梅尚未见严重的病虫害。
 

  银缕梅树干挺拔,树皮斑驳,树态婆娑,枝叶繁茂,叶片春夏绿意盎然,秋末冬初姹紫嫣红,是不可多得的秋色叶观赏树种。期望昆明植物园迁地保护的银缕梅能正常结实,繁育更多的苗木,在我国广大的亚热带地区进行栽培利用,在利用中实现有效保护。